FinFET是一種晶體管設計工藝,它試圖克服晶體管遇到的最糟糕類型的短溝道效應,同時使芯片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(xiàn)更高的性能指標。
自從半導體取得突破以來,縱觀集成電路設計的歷史,摩爾定律——即一塊硅上的晶體管數(shù)量每兩年翻一番,而且將一直保持不變。
隨著代工廠開發(fā)越來越先進的工藝節(jié)點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當今先進處理器上的晶體管數(shù)量達到數(shù)百億。這與1970年代中期只有幾千個晶體管的處理器相去甚遠,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。
推動半導體行業(yè)發(fā)展并使今天的芯片成為可能的關鍵技術趨勢之一是采用FinFET工藝。英銳恩單片機開發(fā)工程師介紹,另一種有前途的技術是環(huán)柵(GAA)晶體管。這提供了柵極和溝道之間最顯著的電容耦合。GAA finFET的問題在于它只是一個臨時解決方案。它可能只持續(xù)幾十年。然而,它很可能成為FinFET的未來替代品,至少在有人提出全新的晶體管架構之前是這樣。
一、什么是FinFET?
與傳統(tǒng)的二維平面晶體管相比,F(xiàn)inFET(鰭式場效應晶體管)是一種具有高架溝道(fin)的三維晶體管,柵極環(huán)繞該溝道。
臺積電于2002年12月演示了第一個僅在0.7伏電壓下工作的25納米FinFET晶體管。然而,直到2012年,第一個商用22nmFinFET面世,隨后對FinFET架構的改進使得在提高性能和減少面積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
由于其結構,F(xiàn)inFET產(chǎn)生較低的泄漏功率并實現(xiàn)更高的器件密度。它們還可以在較低電壓下運行并提供高驅(qū)動電流。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意味著可以在更小的區(qū)域內(nèi)集成更多的性能,從而降低每單位性能的成本。
二、FinFET與平面晶體管(例如,MOSFET)
出于多種原因,設計人員選擇使用FinFET器件而不是傳統(tǒng)的平面晶體管(如MOSFET)。
增加計算能力意味著增加計算密度。當然需要更多的晶體管來實現(xiàn)這一點,這會導致更大的芯片。然而,出于實際原因,保持面積大致相同很重要。
獲得更多計算能力的一種方法是縮小晶體管的尺寸,但隨著晶體管尺寸的減小,漏極和源極之間的距離會縮小柵極控制溝道區(qū)電流的能力。因此,平面MOSFET會受到短溝道效應的影響。
簡而言之,與傳統(tǒng)平面MOSFET技術相比,F(xiàn)inFET器件表現(xiàn)出卓越的短溝道行為、更短的開關時間和更高的電流密度。
三、FinFET的優(yōu)缺點
與其他晶體管技術相比,F(xiàn)inFET具有幾個關鍵優(yōu)勢,使其非常適用于需要更高功率和性能的應用:
(1)更好的渠道控制;
(2)抑制短通道效應;
(3)更快的切換速度;
(4)更高的漏極電流;
(5)較低的開關電壓;
(6)更低的功耗。
當然,也有缺點。它們的一些缺點包括:
(1)電壓閾值難以控制;
(2)三維輪廓導致更高的寄生效應;
(3)非常高的電容;
(4)造價高。
以上就是英銳恩單片機開發(fā)工程師分享的“什么是FinFET?與MOSFET相比的優(yōu)缺點”。英銳恩專注單片機應用方案設計與開發(fā),提供8位單片機、16位單片機、32位單片機。